“中央苏区大讲堂”、“红土学风宣讲团”、理论进基层、理论宣传面对面……闽西广大干群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入脑入心。
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重内涵、重感染、重效果,对内凝心聚力、对外塑造良好形象,唱响龙岩“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红色摇篮》、《邓子恢》、《土楼回响》、《土楼神韵》、《土楼》歌剧等文化精品把闽西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带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同比增长了21.7%,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完成了市(县、区)文艺团体的改制整合;文化惠民举措得以实施,大力提升了文化惠民能力和水平。
……
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我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频闪,高潮迭起,为推动闽西老区加快崛起营造了浓厚氛围。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做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邱荣这样认为。他要求全市宣传系统做到“服务大局抓落实、改革创新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于担当抓落实”,全面提升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思想引领:“入脑入心”铸就“红色信仰”
在闽西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记载着一段段厚重而荣光的历史。红色不仅仅是一种记忆,更是一种对理想永远不懈追求的“信仰”。
宣传部门立足闽西独有红色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载体、手段,使宣传工作“入脑入心”,培植老区干群的“红色信仰”。
宣传部门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铸就“红色信仰”的首要任务来抓。成立市委十八大精神宣讲团,市各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各种形式宣讲活动1833场次,直接受众61.4万人次。举办全市学习十八大精神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共轮训理论骨干2701人次;与组织部、党校联合举办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读书班;举办“颂歌献给党”市级如何下载365app软件_bt365.me_bt365体育在线单位喜迎十八大歌咏大赛等文艺活动等。
宣传部门结合龙岩特色,以“中央苏区发展大讲堂”为载体,抓好中心组学习,在方案制定上力求“细”,在课题选择上力求“实”,在师资定位上力求“高”,逐渐打造成了定位高端、师资高端、服务高端的精品理论宣讲载体。“中央苏区发展大讲堂”迄今已开讲13期,报告的主题涉及“推进生态龙岩建设”、“思想解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各县(市、区)和市直各级中心组学习,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和内容,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着力打造“红土学风”品牌。
近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调研月活动,分13个专题,由部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分析现状,提出对策,破解难题。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市委宣传部确定了40个市级工作联系点,发挥示范点、信息点、调研点的作用,以推动全市工作的开展。
积极探索理论进基层新途径,在连城县培田村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乡村如何下载365app软件_bt365.me_bt365体育在线发展论坛暨春耕节,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温铁军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
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闽西老区精神和福建精神,全面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成立“道德建设讲师团”。在城区设立激情广场红歌演唱示范点,推动广场文化活动,提升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弘扬“三红”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舆论引导:“向内向外”唱响“龙岩好声音”
镜头笔头见证创业足迹,声像图文传播龙岩形象。
近几年,龙岩市发展气势、态势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引起媒体的持续关注。新华社福建分社副总编巫奕龙认为,龙岩市宣传部门能够与媒体一起沟通、一起交流、一起策划选题,配合得很专业,也让人感到很温馨,他很愿意为“讲好龙岩故事,传播龙岩声音”作出努力。
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新闻通气会制度和新闻宣传月报制度,加强新闻媒体管理,形成媒体联动宣传强势。
宣传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打好“五大战役”、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生态龙岩”建设等重大工作部署,多角度、全方位组织宣传报道。
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去年以来,策划组织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 “生态龙岩行”等主题的宣传报道活动,全面展示龙岩革命老区的新跨越、新面貌、新形象。策划组织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省级、境外媒体来岩采访报道,每年在中央、省级各类报刊、网站发稿2000多篇,提升了龙岩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深化拓展对外宣传渠道。办好人民网《龙岩视窗》、福建日报《闽西观察》、海峡卫视《客家人》、海峡导报《海峡旅游周刊》栏目。与此同时,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及时处置不良信息,壮大网上主流舆论。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浓墨重彩宣传报道“长汀经验”,《人民日报》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采写的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经验的报道,得到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批示,为建设“生态龙岩”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两岸同根同祖,“五缘”明显。在台的龙岩籍人员达80多万人。在海峡两岸日益紧密的今天,龙岩以其客家文化的入台,在两岸间牵起了一道“文化线”。
组织参加由海峡导报主办、台湾导报协办的“2013年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活动,为客家青年与台湾青年联谊交友提供了一个平台。
充分发挥龙岩对台交流的优势和特色,先后制作了一批广播、电视节目成功入岛巡播,在岛上的覆盖率不断扩大。
“客家之歌”大型电视晚会于2010年开始连续四年在台湾举行,引起强烈反响。文化建设:打造品牌彰显“闽西特色”
特色的才是长远的,本土的才是世界的。
宣传部门大力作为,着力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三大品牌的特色内涵,做强做大,使闽西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9集电视剧《红色摇篮》以全新的风格、独特的视角,艺术地再现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红色历史。
此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热播。这是我市首次高层面、大密度地宣传闽西的红色历史,取得了空前的宣传效果。
短短的几年间,我市分别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邓子恢》,数字电影《古田1929》,电视文献纪录片《古田会议》。今年我市又拍摄了《永不褪色的家园》、《客家妈妈》等电视连续剧。随着电视剧、电影在央视和地方台的热播,红色主旋律传唱在大江南北,同时一批小说、戏剧的文学、文艺作品的创作,也将龙岩的红色文化品牌推向全国。
我市歌剧《土楼》获“文华优秀剧目奖”,这是国家级舞台艺术奖。
《土楼神韵》晋京献演,这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县级文艺团体进入国家最高艺术殿堂演出。
从《土楼回响》掀起土楼神秘面纱,到《土楼神韵》走进国家大剧院,再到《土楼》歌剧演绎客家精神憾动全国;从永定土楼申遗成功,到《客家之歌》几度入岛掀起客家文化热潮,再到每年举办的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一次次,一项项,龙岩的客家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已成不争事实。
龙岩正践行“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走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子,把荒山变成绿洲,把绿洲变成生态家园。宣传部门可谓倾尽全力去挖掘、推广、总结、提升生态文化品牌的特色内涵。中央、省主流媒体聚焦龙岩生态,有关生态报道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稿件刊播上千篇。生态文化正日渐成为龙岩又一张亮丽的品牌。
此外,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龙岩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完成改造,古田会议旧址群维修工程和古田纪念馆改版完成、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改版工程积极推进。成功举办福建第五届艺术节。该艺术节第一次走出省城,在设区市主办,获得各界人士好评。
文化产业:大力推进孕育“爆发力”
“龙岩市发展文化产业有优势,潜力大。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实施,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委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
形成共识,明晰思路,盯着目标,重点推进。闽西大地,把舵扬帆千帆竞,文化产业春潮涌。
2012年龙岩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龙岩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实施意见》,勾画出清晰的文化产业发展“路线图”;同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龙岩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政扶持、税收返还、工商服务、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了45条优惠政策。
“每条政策都是真金白银。”龙岩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比如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绩效奖励等方式,重点扶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文化产业基地、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重大文化产业工程,从而助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市、县两级成立了文化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文化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月报制度,把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成效列入市委市政府经济分析会内容,列入“五大战役”点评范畴,列入宣传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评等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发展协调机制,并通过召开全市文化产业推进会、现场办公和调研督查等不同工作形式,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
而今,我市已经有省级十大文化产业园区1家,各县(市、区)子园区11家,“三级园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漳平的“千百汇”工艺品、邦马饰品两家文化企业成为省级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新罗的“志高动漫产业园”、“紫金山体育公园”、“澳洲风情园”、“花漾江山”、武平的“客都汇文化产业园”、永定的“梦幻土楼”、“客家古镇”、“土楼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已经竣工或开工建设。
据统计,我市上半年文化产业资产总计达115.9亿元,同比增幅33.9%;主营业务收入达59.9亿元,同比增长90.2%。
文化产业“争优进位”稳步推进,孕育着“集约式爆发”的希望,必将迸发出璀璨的产业之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的宣传思想战线将不断彰显自身优势,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更加改革创新的理念,为推进闽西老区加快崛起再添新翼、再续华章!